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、富有好胜心理,而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。因此,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,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,教学设计数学#小学数学怎么。

我知道: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:轴对称教学内容:教材第3~4页例1和例2。教学目标:1.通过画、剪、观察、想象、分类、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,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;2.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,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.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,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。重点难点: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。

(2)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?(3)轴对称图形的概念: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,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,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。(4)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:例题1:同学们用尺子,量一量,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,你能发现什么规律。学生交流教师:“在轴对称图形中,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”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。

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到网上找找。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1.背景所谓背景,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: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情的起因等。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,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。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,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,是提供给读者了解“事件”有用的背景资料,如所在学校的情况、个人的工作背景、事件发生的起因等。

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总复习题(1)一、填空。1、在12÷62中,()是()的因数,()是()的倍数。2、30的因数有();36的因数有()。3、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(),最大的因数是(),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()的。4、5的倍数有();55以内7的倍数有()。5、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(),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()的。6、在7、14、21、42这四个数中,()是42的因数,又是7的倍数,还是2和3的倍数。
8、自然数中,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(),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();最小的偶数是(),最小的奇数是()。9、个位上是()或()的数都是5的倍数,10一个数()是3的倍数,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。11、既是2和5的倍数,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(),最小三位数是(),12、在□里填上一个数字,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,各有几种填法。